中東樂器鑒賞
中東樂器之王——烏德琴(Oud)
它是中東及非洲東部及北部使用的一種傳統樂器,音色很純正很能動人心弦,音質和中國的琵琶有點像。烏德琴被認為是中國琵琶、歐洲魯特琴的前身,也是吉他的祖先。 烏德琴很早就隨著商貿往來以及宗教傳播向東方流傳.傳到中國后,經過逐漸演變,成為我們目前所熟悉的琵琶,早在漢朝就出現宮廷樂隊中了。后來經中國流傳到日本,發展到現在稱之為摩剎琵琶(biwa),向東北面到俄羅斯發展為三弦琴(balalaika)…。在現在印度尼西亞的六玄琵琶(gambus.)身上也有烏德琴的影子。烏德琴傳入西歐是通過十字軍東征,在伊麗莎白時代轉傳入到不列顛群島,最終演變 成為歐洲十分流行的魯特琴(lute)?,F代流行的樂器吉他也是從魯特琴演化發展而來的.
中東手擊鼓Doumbec冬布卡
Doumbec一詞為美國非中東族裔所用之稱呼,Darbuka、Derbeki或Tabla則為阿拉伯國家用語。 手擊鼓是中東地區廣受歡迎的鼓器,其造型呈高腳杯造型,頂部覆以鼓面,能透過手掌與手指產生多種變化的低音(doum)以及高音(tekk)。演出時多采用水平放置于鼓手腿上,或以肩帶協助置于腿上。
指鈸Finger Cymbals
(又名sagat 或zills)Zills一詞為土耳其用語,Sagat則為阿拉伯國家所使用。
指鈸通常為略帶鐘型的圓型造型。大部份為銅制品,在尺寸與造型選擇多樣,呈現的音調也多所不同。舞者與樂師都會演奏指鈸。 指鈸的使用是雙手各佩載一對指鈸,一個在拇指第一節處,一個在中指。指鈸頂端有小孔可容納松緊帶制成的系帶。 指鈸的聲音是通過將指鈸彼此擊打而產生的,或是同一手上的指鈸相互擊打,或是兩手上的指鈸擊打。
框鼓Tar (又名Duff)
Tar一詞為蘇丹語,Duff則為阿拉伯國家用語。Tar是一種木制框鼓,其直徑較大。傳統上采用羊皮制成鼓面,現在也常見以合成物料制成的鼓面。有些tar的鼓身上有拇指握孔或另外有掛帶,以方便攜帶或演奏。 Tar的直徑在10到22英寸之間不等,最常見者為16英寸。 Tar由樂手單手呈直立狀持住,并由持鼓的手指,以及另外一手的手掌與手指合奏,其音調深沉而且扣人心弦。